在台灣,高房價、高持有稅、低投報的房市環境下,讓不少中產與高資產族開始思考:是否應該把部分資產轉向海外,尋求更多元、更穩定的投資選擇?這樣的思維促使「海外置產」快速升溫,而馬來西亞正是近年最受台灣投資人關注的目的地之一,馬來西亞具備語言文化熟悉、政治穩定、生活成本低、租金投報具吸引力等特性,不僅吸引退休族、也吸引有教育需求的家庭與創業者,加上「無遺產稅」、「永久產權」、「外國人購屋政策開放」等法規優勢,更成為海外資產配置的最佳選擇。
七大優勢解析:為何馬來西亞是理想的置產市場?
1. 外國人購屋不設限,投資彈性高
馬來西亞房市對外國人友善開放,是少數不限制購屋戶數與用途的亞洲國家之一,只要購買房產總價達到各州政府設定的最低門檻,外籍人士即可合法購置住宅與商業用途的不動產,例如,在首都吉隆坡,外籍人士購屋的最低門檻為100萬馬幣(而檳城與柔佛則分別設有80萬與100萬馬幣的限制。
此外,無論購屋目的為自住、出租或作為資產配置用途,皆不受限制。這對有意透過多元物件分散投資風險的買家而言,是一大優勢。相對於泰國、越南等國家針對外籍人士在購屋數量、用途或地段上的限制,馬來西亞展現更高彈性與自由度,吸引不少企業家、包租公以及家庭型投資人長期佈局。
2. 永久產權,資產穩固可傳承
馬來西亞提供的房產產權類型多為「永久產權」(Freehold),代表購屋者對該筆房產與土地擁有完整擁有權,不設使用年限,並享有自由轉售、出租、贈與、繼承等完整處分權利。與此同時,即使購買的是「限期產權」(Leasehold),其一般有效期限長達99年,且到期後通常可申請延展。
此類產權設計相較於其他亞洲市場如越南(僅提供外國人50年租賃權)、泰國(外國人不得持有土地)、印尼(大部分房產為國有地)等具明顯優勢,永久產權不僅提高資產穩定性,也為後代財富傳承提供保障,對有意建立海外不動產資產的家庭投資者而言,是重要的保值工具。
3. 無遺產稅與贈與稅,資產轉移成本低
馬來西亞目前對不動產交易並不徵收遺產稅與贈與稅,這使其成為全球高資產族群進行跨境資產傳承的重要落腳地之一,以台灣為例,遺產稅最高稅率達20%,若資產價值達數千萬元,僅稅額就可高達數百萬台幣;而在馬來西亞,將房產贈與下一代完全免稅,大幅降低資產轉移成本。
特別是在「家族信託」、「國際遺產規劃」逐漸普及的背景下,許多企業主與高資產家庭選擇將部分房產設立於馬來西亞,作為未來資產承接的備援基地,不僅能降低財產稅負風險,亦能實現資產跨國配置的靈活性。
4. 房價基期低,進場門檻親民
馬來西亞房市尚處於發展階段,相較於亞洲主要市場如香港、新加坡與台北,房價基期顯著偏低。根據Numbeo統計,2024年馬來西亞房價收入比僅為8.55,而台灣高達19.47,顯示馬國民眾以本地薪資平均僅需8至9年即可購屋,相對負擔較小。
5. 無公設比+高建物規格
與台灣不同,馬來西亞並不採用「公設比制度」。換句話說,購屋者所購買的建坪即為「實際使用面積」,而非如台灣30~40%的坪數會被用來分攤梯廳、中庭、樓梯間等公共空間。更重要的是,即使無公設比,絕大多數建案仍標配高規格公共設施,如無邊際泳池、空中花園、健身房、宴會廳、閱覽室等,整體社區規劃不輸豪宅級產品。在不犧牲生活品質的情況下,反而讓整體價格更實惠,對於追求生活享受與實用性的買家來說極具吸引力。
6. 附裝潢、車位、家具,交屋即投產
馬來西亞市場普遍採「全裝潢交屋」模式,多數建案於交屋時即附贈冷氣、系統廚具、衣櫃、電器,部分甚至包含沙發、餐桌、床具與電視等家具,對習慣自備裝潢的台灣買家來說,這意味著省下數十萬至百萬台幣的裝修成本。
同時,多數高樓住宅配備地下停車場與專屬車位,亦無需額外加價。這種「交屋即投產」的產品設計,特別適合希望快速出租、取得現金流的投資型買家,或希望節省搬遷與佈置時間的移居家庭。
7. 外國人可辦理房貸,彈性資金操作
為了鼓勵外資進入房市,馬來西亞多家商業銀行提供外國人房貸產品。目前包括Maybank、CIMB、HSBC等大型銀行,均接受非馬籍人士申請貸款,審核機制主要依據收入證明、財力報表與信用背景。
一般而言,外籍買家可貸金額介於房價的50~70%,貸款利率約落在3~4%,遠低於台灣目前平均房貸利率,償還期限可長達30年。此舉讓投資者無需一次性動用全額資金,能以較小資金門檻進入馬來西亞市場,進一步提高整體資產槓桿效益與財務配置彈性。
不可忽視的八大潛在風險與注意事項
雖然優勢明顯,但海外置產本質上仍需高度審慎,特別是在法律環境、文化背景與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,可能潛藏不少風險:
1. 外國人購屋限制仍存在
不可購買:
- 馬來人保留地
- 政府中低收入可負擔房屋
- 特定地區政府劃設之限制性用途房產
必須事前確認州政府規定的購屋最低門檻(如雪蘭莪州120萬馬幣、檳城北區100萬馬幣等)。
2. 匯率與支付成本波動
購屋金額以馬幣計價,台幣兌換時易受國際匯率波動影響,尤其在全球政經不穩定期間,可能提高總投入成本。
建議提早規劃匯率避險策略,採取分批入金或利用海外金融平台控管支出。
3. 房產稅與轉售稅制度
馬來西亞對外國人出售房產有「產業利得稅」制度(RPGT):
- 持有未滿5年:利得課30%
- 持有5年以上:課10%
若日後出售房產,應計算好潛在稅負與實際獲利差距。
4. 實地賞屋難度高,資訊落差
許多台灣買家無法親自賞屋,僅能依賴照片、簡報與仲介話術,導致對建案周邊環境、建築品質認知落差極大。
建議至少參加1~2場由合規業者主辦的看屋團,親赴現場評估交通、生活機能與實體建築品質。
5. 開發規劃不確定,炒作話術多
常見話術如「未來捷運」「科技園區旁」「未來升值區」等,若無實質進度或政策支持,極可能成為泡沫型區域。
建議查閱當地政府之土地發展總體藍圖,交叉比對開發商提供的資料,減少資訊不對稱的風險。
6. 小型建商風險較高
規模小或首次開發的建商,可能存在財務不穩、交屋品質不佳或延期風險。投資人應選擇有交屋實績、聲譽佳的大型建商,並查看過去的建案評價與交屋紀錄。
7. 雙語契約不對等
許多交易過程中,台灣買家僅收到英文合約,甚至內容與說明會承諾不符。應要求提供中英文對照正式契約,並經由律師逐條審閱。
切勿將款項匯至私人戶頭或非授權帳戶,正規交易應透過馬來西亞房產信託帳戶(Escrow Account),由建商與政府、律師三方共管,確保資金流向安全。
8. 詐騙與金流風險仍存
馬來西亞買房流程全解析:從評估到交屋的九大步驟
對於首次海外置產的投資者而言,瞭解正確的買房流程尤為重要。以下依照實際交易步驟,說明馬來西亞房地產購置的標準九大流程,協助您清楚掌握節奏、避免法律與程序風險:
第一步:確認外國人購屋資格與限制
在馬來西亞購屋,需確認是否符合當地政府設定的購屋最低門檻,以及物件是否屬於外籍人士可購買範圍。建議可透過正規仲介或律師協助審查產權與地契資格。
第二步:訂定預算與購屋目的
依照自身財務結構、資金調度與資產配置需求,明確區分購屋目的是自住、出租或資產保值,以便選擇適合的地區、坪數與建案。
第三步:挑選建案並實地賞屋
建議親自赴當地賞屋,實際體驗生活圈、交通狀況與建案品質。若無法親赴,可委託當地合規顧問安排線上帶看,並要求提供完整的物件資料、工程進度與建商背景資訊。
第四步:簽署預定合約與支付定金
挑選物件後,需與開發商簽署「買賣意向書」並支付定金(一般為總價的1~3%),以保留房源並鎖定交易條件。此階段建議開始同步準備律師團隊。
第五步:聘請律師審閱與簽署正式買賣合約
馬來西亞法律規定購屋者必須聘請執業律師,審查與見證正式買賣合約(Sales and Purchase Agreement, SPA)。合約中應載明付款進度、交屋條件、違約處理機制等要項。
第六步:申請外國人購屋許可(State Consent)
外籍人士購屋須經由地方政府核准購屋許可,審核時長約3~6個月。律師將協助遞交資料與追蹤進度。
第七步:申請房貸(如有需要)
若需貸款,可同步向當地銀行遞交房貸申請,並提供財力證明、信用報告、工作與收入資料。銀行審核通過後會發出核貸通知書(Letter of Offer)。
第八步:依約付款與轉換產權
根據合約付款進度,分期付款至信託帳戶。所有款項結清後,律師會協助完成產權過戶登記(Transfer of Title),並確保地契完成註記於土地局。
第九步:驗屋點交與產權確認
建商通知交屋後,買方應前往現場驗收建物品質、附屬配備與車位配置。點交完成後,正式取得產權與入住權利。
